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信息>>院所新闻>>正文

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召开 “全国首届渔业文化遗产暨绿色高效综合种养研讨会”
2017-11-29 13:48:56  来源: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11月16日,由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主办、产业经济研究室承办的首届“全国渔业文化遗产、绿色高效养殖模式、加工提质增效和休闲渔业培训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体系养殖与环境设施研究室的岗位科学家和来自全国24个省的29个综合试验站的站长、业务骨干等共计5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体系首席科学家办公室主任、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科研处处长朱健研究员代表首席科学家致辞。他表示,中国具有悠久的渔业文明,努力弘扬中国渔文化精神,挖掘丰富多彩的渔文化资源,不仅能进一步体现渔业的生产价值、经济价值,还可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其中,稻田综合种养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优点,是实现“一地多用、一举多得、一季多收”的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模式,与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精准扶贫等国家战略,与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部署相一致,对促进现代渔业、平安渔业、和谐渔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推进稻渔综合种养科学、健康、有序发展是当前急需重视和面对的问题,要按照精细农业发展要求,进一步统筹处理好稳粮与增收、生态与生产、种植与养殖之间的关系。

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陈洁研究员表示,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大背景下,此次会议的召开正逢其时,契合了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这两个主题。我国渔业文化源远流长,养殖模式众多,可挖掘总结提炼提升的资源也较为丰富。伴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水产加工业和休闲渔业蓬勃发展,深入挖掘各地的渔业文化遗产和绿色高效养殖模式,可以为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渔业提质增效、产业融合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会议还特邀农业部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曹幸穗研究员作了《农业遗产与渔业文化》专题报告。曹幸穗研究员系统介绍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与管理工作,并从史前渔文化、古代渔政与渔税、古代渔具、捕捞技术、渔俗文化、渔类文献等方面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示了我国的渔业文化遗产。

会议期间,体系29个综合试验站根据前期调研情况和工作内容,逐一介绍了全国各地丰富的渔文化要素和渔业文化遗产情况。与会专家还对消费、休闲渔业等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会议气氛热烈,达到了预期的交流目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据悉,2016-2017年,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连续两年承担了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关于稻田综合种养的应急性调研任务,在全国范围全面开展稻田养殖(鱼、鳖、虾、蟹、龟、蛙等)经济模式的调研。本次会议的召开为深入摸清全国稻田养殖情况奠定了基础,将指导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更好的为国家渔业产业发展提供产业决策支撑。

上一条:珠江所助力地方渔业积极参与农业部《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
下一条:黄海所召开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启用及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