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宝鱼药物残留超标,并含有违禁药物一事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针对此事,中国工程院院士、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雷霁霖研究员接受了相关记者的采访。
雷院士认为:从科研上讲,引进这个物种,包括制定生产规范,都是经过国家批准认定的。因此,对于中国多宝鱼产业技术的怀疑,是没有根据的。多个城市查出“药残”超标,可能是养殖户用药操作不规范,尤其是一些个体户,可能受到知识水平限制,规范操作的意识不强,买到什么药就用什么药造成的。这种违规用药所产生的影响,就像中国古话所说的“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违规养殖户的做法让人们一下子对多宝鱼失去了信心,恐慌心理使大家认为所有的多宝鱼都是这样,没有人吃了。但实际上正规的大型企业是严格按照规范来操作的。有些养殖户对该产业概念的重视不够,从养鱼到赚钱,就是他们心中的起点和终点。
雷院士指出,应对多宝鱼事件有三大对策:一是要迅速制定市场准入标准。有关部门应该尽快结束对事件本身的处理,把注意力转移到产业本身,把眼光放长远,不该让那些为数更多的达标优质多宝鱼“白白牺牲”;二是生产的每个环节都要有具体、有效并落实到位的监管措施。多宝鱼是农业事业工业化的大产业,完全有理由得到更好的优化和保护;三是养殖户要树立明确的产业观念。多宝鱼的发展应当朝着工厂+农夫+订单的现代农业结构迈进。
雷院士表示:此次“药残”事件虽然给多宝鱼产业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但是,更为多宝鱼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现阶段,作为研究人员,我们向上要积极呼吁,争取更多支持;向下要传授更多技术,平息百姓恐慌;自身要提高技术,研究疫苗,改良品种。国家如果能以多宝鱼为起点,对所有水产品实行严格的抽检和准入程序,我们在未来就有希望吃上放心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