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城市沙滩水域水生生态环境监测及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评审会于2007年7月29日在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政府会议中心召开。评审专家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渔业生态保护分会、交通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等十家单位,由华东师范大学陈吉余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组组长陈亚瞿研究员的工作汇报,认真审阅了有关技术资料,经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
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对一线海塘起到有效的保护,而且通过进一步的岸线利用,大大提高了岸线的社会、经济及环境价值。项目在上海市率先开展有关海洋旅游的生态环境监测和水生生物生态修复专题,立项依据充分、目标明确、思路新颖,技术路线正确,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前瞻性,项目成功实施后:1、水质明显提升:金山城市沙滩水域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富营养化。本工程通过对金山城市沙滩水域雨污水收集、物理沉降、水生生态修复及科学管理,使水域内水质明显改善,由原来《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Ⅲ~Ⅳ类水质,总体提升到Ⅱ类水质。水质改善另一重要指标粪大肠菌群数已下降至2个/100mL,优于国家海水浴场I类标准值(<100 个/100ml)。2、水生生物多样性提高:金山城市沙滩水域通过生态修复措施,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生物量均明显增加,物种数已增加至157种,其中浮游植物58种,浮游动物36种,潮下带大型底栖生物26种,新鉴定小型底栖生物16种,鱼类由12种增加至21种,其中,3种鱼类为上海沿海新记录。3、水域生态功能和水质净化功能明显增强:大型藻类(江篱)等水生植物种植成功,牡蛎等多种贝类以及鲻鱼、大黄鱼、黑鲷等放养成功,已逐步构建和改善了种群结构,发挥其水质净化功能和生态功能,富集氮5.5吨/年,磷0.83吨/年,使水体中din/dip达到35~113,为抑制赤潮,防止富营养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4、水生生态的理论研究取得进展: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人工泻湖”水生食物网,揭示了水域内附着藻类对水生食物网能量贡献大等重要现象。并用海洋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得出,金山城市沙滩水域鱼类的生态容量约53吨/年。
同时,该项目具有很多创新点:1、首次于上海成功开展“人工泻湖”海岸防护、水质控制、生态修复和重建,对于我国河口海岸综合治理和开发具有创新性、开拓性和示范作用;2、首次于上海“人工泻湖”放养大型藻类、大黄鱼和黑鲷成功,为优化生态系统结构提供了科学的基础;3、首次于国内运用稳定同位素理论和技术分析“人工泻湖”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调控措施;4、本项目从生态系统和食物网的角度开展了“人工泻湖”水生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工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意义和应用推广价值,在生态修复理论和方法上有新的突破,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海岸线的开发建设是金山区重点建设工程之一,为避免海岸受到进一步的冲刷,保护金山城市沙滩水域的水质,防止水质富营养化,维护金山城市沙滩水域水系的景观功能,恢复并保持金山城市沙滩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东海所受上海金沙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委托,根据《金山城市沙滩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对金山城市沙滩水域开展了水生生态与环境的监测和生态修复工程,营建一个新的水生生态系统。
金山区金海岸开发管理委员会的蒋永华主任说了五个想不到:想不到水会这么蓝,水会这么清,人气会这么旺,效益会这么好,影响会这么大,表达对该项目成功实施后的真实感受。据悉,今年入夏以来,每天有上万上海市民到金山城市沙滩进行休闲娱乐,每逢周末日游客量更是超过了25000人,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金山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