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中国水产学会曲宇风副秘书长和科普处刘雅丹处长受中国科协委托,到东海所主持东海所鱼类标本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仪式,东海所党委书记樊强国和副所长王鲁民参加了仪式。
在仪式中,曲宇风副秘书长宣读中国科协关于命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通知,所开发处叶维钧处长代表东海所接受牌匾。樊强国书记在答谢辞中表达了对中国科协、中国水产学会的谢意,并表示东海所将按照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要求,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利用东海所的学科优势和资源,普及和提高广大青少年和全民的科普意识,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东海所鱼类标本馆始建于1952年,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已拥有鱼类标本1700余种,其中模式标本50余种,馆藏标本20000余瓶,录制标本(包括骨骼标本)200余件,是我国水生生物馆藏标本规模及数量较大的标本馆之一。在鱼类学研究成果方面,发现新种60余种,出版学术书籍10余册,是我国鱼类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从2005年起,东海所对旧馆进行了改建。改建后的新馆共分为7大展区,分别为珍品区、河口区、近海区、远洋区、深沟区、鱼骨贝壳区、渔船渔具模型馆,总展示面积1500平方米,展出种类3000余种,占馆藏15%。新馆开馆以来先后接待了农业部等多个部委、上海市领导以及美国、日本、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还接待了大中小学生和市民数万人次,现已成为东海所对外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和科普教育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东海所在中国科协和中国水产学会指导下开展了多项科普工作。2002年7月,东海所与上海外滩观光隧道公司合作举办了“深海珍奇——中华鲟主题展”,目前已成为上海市对外展示的窗口之一。 7年累计接待国内外参观人数250万人次,其中免费接待中小学生5万人次。2007年,东海所受上海水产集团总公司的委托策划举办了上海购物节标志性活动——“鱼文化展”。鱼文化展分别以“海洋中的珍稀水生生物标本”、“邮票中的鱼类世界”、“发展中的上海远洋渔业”三个主题和科普长廊组成,在7天的展览期间共接待市民两万余人次,获得了较好的反响。从2006年起,东海所多次深入校园开展科普教育,帮助上海育民中学开展制作鱼类标本课程和普及海洋科普知识系列讲座等活动,并建立了全国首家中学专业鱼类科普馆(该馆也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2006年、2008年间多次组织学生参加了“长江口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工程—试验性增殖放流活动”。2007年,东海所还开展了“保护长江水生生态、共建和谐家园”科普宣传系列活动。
东海所的科普活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和上海各大报纸媒体报道。东海所以实际行动对科普公益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