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信息>>图片新闻>>正文

第一届智慧渔业大会在京召开
2025-09-12 19:28:00  来源:院学科与平台处

9月12日,以“知识驱动、AI赋能,培育渔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第一届智慧渔业大会”于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主办,东海水产研究所、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业工程研究所、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联合承办。中国科学院桂建芳院士、中国工程院包振民院士、中国工程院陈松林院士,农业农村部渔政保障中心刘忠松主任、农业农村部巡视组何建湘组长、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孙海文副局长、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蒋祖平二级巡视员出席会议。会议开幕式由王玉梅副院长主持。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孙海文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我国渔业在智慧渔港、智能渔船等关键领域已取得阶段性技术突破与应用成效。立足新发展阶段,针对智慧渔业的未来发展,应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构建科学系统的智慧渔业发展规划体系,明确各阶段目标与实施路径;二是推进科技创新,聚焦渔业数智化关键技术领域,加大研发投入与核心技术攻关;三是促进成果转化,通过汇聚产学研用各方优质资源,搭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崔国辉院长向莅临会议的院士专家、行业领导及各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水科院渔业科技事业发展的各级主管部门、合作伙伴和社会各界致以衷心感谢。指出,我国渔业正处在资源约束趋紧、产业模式转型的关键节点,智慧渔业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行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创新产物,是推动渔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培育渔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近年来水科院紧扣渔业发展需求,加强与相关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合作,协同攻关,在渔船监管、资源保护、精准投饲、渔业捕捞、绿色养殖、水产品加工装备等智慧渔业领域持续创新,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要成果,部分实现产业应用。希望以此次大会为纽带,构建起 “高规格、专业化、开放型” 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探索 “智能+科技 + 产业” 的协同发展模式,共同建言献策,推动形成支持智慧渔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快推动创新成果落地,让智慧渔业的科技红利更好惠及广大渔民和全产业链从业者。

会上展示了九大智慧渔业创新典型应用场景,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所长陈军研究员发布了《智慧渔业创新进展报告2025》。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兼党委书记王小兵、东海水产研究所所长方辉研究员、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院长刘鹰教授、清华大学裴玉奎副研究员、渔业工程研究所徐硕研究员等分别就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智慧渔业全链条创新研发、陆基工厂化智慧生产、智慧天网系统的技术赋能与实践探索、渔业渔政数智化建设等作大会主旨报告。20余位专家围绕“智慧渔业模型系统及应用”“智慧渔业技术及装备应用”两大主题开展了专题交流。

会间,与会代表参观了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智慧管理平台、渔船智慧感知(AMS)系统、养殖生长智能体、精准投饲智能体、智慧养殖系统等智能模型系统平台和渔船多源感知和AI一体化成套装备、渔业资源智能监测浮标、水产养殖监测声呐、水产苗种智能计数仪、高光谱水质多参数监测仪等智能装备。




 


下一条:盐碱地上“渔歌”新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助力宁夏贺兰县“以渔治碱”闯出特色水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