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信息>>图片新闻>>正文

黄条鰤国内首次人工繁育成功
2017-07-19 11:21:35  来源:黄海水产研究所


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自2013年启动的黄条鰤人工繁育项目取得了最新进展。科研人员完成了国内首次黄条鰤人工繁育,掌握了黄条鰤在人工可控条件下自然产卵的技术,这也标志我国在该技术上步入国际先进水平。

由黄海水产研究所与大连富谷水产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黄条鰤人工繁育技术”通过了专家现场验收,验收组由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

黄条鰤是一种大洋性鱼类,随季节变化做周期性洄游的鱼类,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分布。黄条鰤有体型大,摄食量大,生长快等特点,在我国辽东半岛多称其为“黄犍子”、“黄犍牛”,因其力大无穷犹如犍牛而得名。黄条鰤肉质细腻滑润、味道独特,属于高档食用性鱼类,在日韩料理中有着很高的地位。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进行人工繁育黄条鰤的试验,但人工繁育技术均不成熟。

黄条鰤为大洋性大型经济鱼类,我国沿海均有分布,是黄渤海海域自然分布的唯一大型鰤属鱼类,具有体型大、生长迅速、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的特点,其肉质媲美金枪鱼、三文鱼,国内外市场消费需求旺盛,经济价值高。近年来,随着自然资源严重衰退,亟待开展黄条鰤增养殖技术研究。课题组前期养殖实验证明,在我国北方地区采取“海陆接力养殖模式”,每年仅在5个月的适宜生长期内,体重就可增加2-3公斤。黄条鰤苗种繁育的成功,将使产业摆脱长期依赖野生资源的局面,为我国深海养殖等新型生产模式的发展提供优良养殖资源,开发应用前景广阔。黄条鰤身上鱼刺少,宰杀后出肉率可以达到75%。柳学周表示,“黄条鰤养殖技术预计将在三年后攻破大部分难题,进行规模化成鱼上市,届时由于人工养殖大大降低了黄条鰤的捕捞成本,其价格也会大幅度下降,市民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鲜美的黄条鰤鱼肉、鱼排制品。”

验收专家听取了课题组的工作汇报,查阅了相关试验记录,查看了黄条鰤亲鱼和苗种,并进行了取样计数、测量。课题组利用海陆接力培育方式现保育黄条鰤亲鱼300多尾,通过人工综合调控亲鱼性腺发育成熟,自然产卵,获得了批量受精卵;采用工厂化育苗方法,培育出平均全长13.6cm、平均体重28.4g的黄条鰤大规格苗种23000多尾;在国内首次获得黄条鰤人工繁育的成功。4年来,研究团队对黄条鰤做了大量研究,与渔民出海捕捞成鱼,研究各种关键数据。在对黄条鰤的人工繁育试验中,科研人员有了丰富的技术积累,从理论和实践上对黄条鰤的人工繁育技术进行了充分验证。

据介绍,此次黄条鰤人工繁育技术有两个重点突破,一是使驯化后的成鱼在人工可控条件下,可以进行自然产卵、自然受精,不会伤害到亲鱼,也不会使鱼产生应激反应,可以达到持续产卵,并且驯化了野生黄条鰤的部分生活习性,使其更适应生活在近海进行大规模人工养殖。二是通过鱼卵成功在自然条件下达到幼鱼成活,成功繁育出了几万尾鱼苗。柳学周认为,“如果后期要对黄条鰤进行大规模人工养殖的话,这个成活率还是偏低,会造成很高的养殖成本,这也是我们团队接下来要克服的一个困难。”

上一条:“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培训班”成功举办
下一条:难忘援疆 载誉归来——黑龙江所贾钟贺同志荣获优秀援疆干部人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