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动态 | 领导讲话及工作汇报 | 光荣册 | 亮点工作 | 贯彻精神 
当前位置: 首页>>组织机构>>水科专题>>2006-2016十年工作会议>>亮点工作>>正文
 

深化体制与机制改革 大力推进创新队伍建设---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2017-03-22 09:17   审核人:

2002年10月,黄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黄海所)被确定为国家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两年多来,在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大政方针指导下,在农业部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黄海所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紧密结合未来科技发展和研究所的长远建设目标,把人才工作,特别是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人才,看成是科技创新工程的成败之根本,看成是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并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目前,已基本实现了科技骨干由中老年为主向中青年为主的代际转移,科技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发生了深刻变化,45岁以下的年轻科研人员已占整个科技队伍的70%以上。特别是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中,重视人才培养,营造"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环境和氛围,为提高我所的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全所跨越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我所发展成为具有多学科综合交叉优势,并在国际上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国家级海洋渔业科学研究机构。

一、人才队伍现状

现有在职职工330人,科技人员中具有正高级职称23人、副高级职称78人;有博士学位40人、硕士学位47人;45岁以下青年骨干167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71.06%;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5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3人,青岛市“拔尖人才”4人;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水产科技工作者”2人、“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2人,被授予“五一劳动奖章”1人、省市“级劳动模范”19人、获山东省“富民兴鲁”荣誉称号3人。设有博士后工作站1个,拥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3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人,在站博士后、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138人。

二、以科技创新队伍建设为重点,培养和凝聚优秀人才

一是明确创新体系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为适应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实现创新目标,促进我所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必须建立一支机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创新科研队伍,集中力量从事基础性、全局性、区域性重大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把我所建成适应新经济体制的、现代化的国家级海洋渔业科技创新中心,为我国海洋渔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储备。根据我所科研体制改革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实施要求,制定了《黄海水产研究所科技创新体系岗位聘任实施办法》,对创新体系研究人员实行岗位分级管理。《办法》规定了学科首席科学家、重点领域首席专家、责任研究员及以下各级创新岗位的招聘办法、任职条件和职责,并根据研究领域和学科方向设置确定职数,通过竞争上岗予以聘任。

二是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对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人才,有针对性地进行扶植和培养。对具有较好发展潜质的青年人才,我们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更多的竞争机会和必要的前期支持。我所在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中设立了专项基金,以科研启动基金的形式,每年资助10-15名青年科技人员开展课题研究;结合科研工作需要,选派学科带头人和有发展前途的青年人才到国外进行培养。对在创新实践中具备较强的科研和技术工作能力,在某一个方面能独当一面的骨干人才,支持他们更多地承担科研任务,更多地参加本学科高水平的学术研讨和国际合作,开拓视野,了解、掌握国内外科技的最新动态,不断补充新知识,为他们跻身国际科技前沿提供更多的机会,以提高参加国际竞争的素质和能力。几年来,先后有100多人次到国外培训、合作研究和进行学术交流。

三是采取多种措施,吸收优秀人才来所工作。为了从事业上,从感情上,从待遇上吸引和稳定人才,我所制定了《黄海水产研究所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有关待遇暂行办法》等规定,通过提供科研启动经费、提供优惠的科研工作、生活条件和出国进修及国内培训等一系列政策,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来所工作,并为他们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和展示自己才干的舞台,形成了一批优秀青年团队和一支高水平的青年人才队伍。

四是着眼于人才队伍的持续发展。大力抓好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一方面加速在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的业务素质。我所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各自的优势并进行优势互补,与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一所等共同组建"海洋科学研究生教育中心",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中青年科技人员在职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目前,已有10位同志获得博士学位,还有23位同志取得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资格;有20位同志获得硕士学位,还有15位同志取得攻读硕士学位资格。这支队伍的健康成长,使我所人才素质不断提高,人才结构得到改善,为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为了克服无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而造成的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困难,同时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我们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高等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工作。我所先后同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大学和研究所达成了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有关协议,加强了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目前全所共有研究生导师36名,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2名。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壮大,为指导研究生和我所在职研究生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在每年有100多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在我所导师指导下,在各实验室参加相关的科研工作,作硕士、博士毕业论文,已毕业100多人,并有部分毕业生成为我所科研队伍的新生力量。实践证明,走联合培养人材之路是弥补无学位授予权的不足、增强人才培养力度、扩大对外开放的有效措施。

2003年12月,我所被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对我所加快科技创新,构筑人才高地,提高海洋渔业科研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意义。我所与中科院海洋所博士后流动站达成了联合协议,鼓励该所培养的优秀博士生毕业后进入我所博士后工作站工作。现在已有4名博士后进站开展研究。为了进一步发挥我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用,有利人才培养和出成果,2005年我们向国家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申请我所博士后工作站单独招收博士后,目前已获得批准。我们计划在今后每年引进2-3名博士后进站工作,争取2010年培养博士后15-20名。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营造促进人才成长的机制和环境

近年来,我所紧紧围绕促进渔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渔)民增收的工作大局,以科技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为突破口,通过在公平竞争中识别人才,在创新实践中培育人才,在事业发展中凝聚人才,在工作生活中关爱人才,人才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形成了一支充满创新活力的渔业科技队伍。

一是在全所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主要内容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同时积极倡导敢于打破陈规、敢于标新立异,扎实严谨治学、潜心静气钻研,追求真理、宽容失败的优良学风,着力营造一个团结、和谐、向上,生气勃勃、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改革了以往按部就班、论资排辈为特征的传统用人制度,建立起"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争上岗、契约管理"的新型用人制度。

二是在科技干部的职称管理中,坚持评、聘分开,按岗聘任。实行了全员聘用制,建立和完善以全员聘用制和竞争上岗为核心的用人制度。根据岗位要求制定了可量化的不同岗位的遴选办法和考核评价体系,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变身份管理为契约管理,形成富有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特别是2003年在非营利机构科研人员遴选工作中,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了“研究岗位竞聘上岗实施办法”。根据改革方案的要求,结合院重点学科明确的研究方向,提出研究岗位的设置方案及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并予以公布;公开组织报名,严格资格审查;在所统一组织的评聘委员会上进行面试答辩,在评价标准上围绕可量化的承担课题情况、发表文章数量及质量、获奖情况及本人的作用、人才培养情况等具体指标进行打分考评。根据考评结果,分级聘任相应的技术职务。

三是改革了以低水平大锅饭为特征的传统分配制度,建立起体现绩效优先原则的新型分配制度。在坚持“绩效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基础上,实行绩效挂钩、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为主要内容的分配制度,建立起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的新的分配激励机制。建立了职务工资、岗位津贴加绩效工资的三元工资结构,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使关键岗位与一般岗位的收入差距明显拉大。对于稳定骨干队伍,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起到较好的作用。

四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进展迅速,成效明显。通过采取重视发现培养所内的优秀人才,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与氛围。目前全所约有200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高级职称100多人,已形成一支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院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0名,被授予部、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的专家3人,博士和硕士生导师36人的年富力强、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队伍。2005年,我所有1人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获首届“中华农业英才奖”,1人获何梁何利地球科学进步奖,1人获“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获得“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通过这些做法,我所已基本形成学科配套、结构合理、规模适中的以中青年为主的高素质科研群体,和精干稳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队伍。人才培养措施,也是符合我所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人才的总体需求的。从整体上讲,这支队伍的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能够适应和参与国际竞争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要求,并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力。近几年来我所取得的发展和成绩证明,这支队伍能够团结合作,对海洋渔业科学事业的发展具有献身精神和良好的学术风气。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网站名称加版权信息 中国-西安博达软件 邮政编码:710065
E-mail:webmaster@xxx.com 备案序号:陕ICP备1234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