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动态 | 领导讲话及工作汇报 | 光荣册 | 亮点工作 | 贯彻精神 
当前位置: 首页>>组织机构>>水科专题>>2006-2016十年工作会议>>领导讲话及工作汇报>>正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12年工作报告----张显良
2017-03-22 10:27   审核人:

院办公室

院办公室

抓住机遇 开拓创新

努力推进全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12年工作报告

张显良

(2012年2月8日)

同志们: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12年度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以及渔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全院2011年工作,分析发展机遇,研究发展思路,部署2012年工作,加快推进全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现代渔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农业部领导和部有关司局对我院工作十分关注和支持,张桃林副部长亲自到会为科技人员颁奖,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张部长对我院2011年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我院今后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为我院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

下面,我代表院领导班子做工作报告。

一、2011年工作取得实效,“十二五”实现良好开局

过去的一年,在农业部的正确领导下,在部有关司局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围绕农业部“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中心目标,按照“抓项目,出成果,育人才,强基础”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年”各项部署,扎实开展各方面工作,全院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

1.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我院抓住“十二五”开局之年,注重战略谋划与顶层设计,主动参与科技战略研究与规划编写,加强内部协作和对外联合,组织谋划和争取重大科研计划项目。首次成功推动“淡水生物资源培育与利用”成为与“海洋农业”并列的现代农业领域专题,促进海、淡水渔业的协调发展。在保持水产养殖、遗传育种、病害防控、资源环境和工程装备等传统研究领域的同时,推动碳汇渔业、远洋渔业、水产品质量安全成为新的科研增长点。全院新上科研项目(课题)700多项,合同总经费近6亿元,首次实现了国家重大计划课题承担主体的院所单位全覆盖。同时,制定出台全院科研管理工作意见,进一步规范管理和完善机制,启动实施“十二五”重大科研项目管理和重大成果培育方案,加强科研过程管理,提高科研质量和产出。通过广大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全院科技成果产出取得新成绩,共有46项次成果获得科技奖励,其中有7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创历史之最;“草鱼出血病活疫苗(GCHV-892株)”获得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和生产批文,松浦红镜鲤、全雌牙鲆2个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15项新成果通过鉴定和评价;取得软件著作权12项,出版专著20部;发表学术论文1225篇,其中SCI或EI收录论文222篇;获得专利授权251项,其中发明专利173项,发明专利授权数超过“十一五”总和。院所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科研进展与成果亮点已汇编成册发给大家。

2. 支撑产业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全院紧紧围绕行业重点领域和关键问题,开展科技支撑与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积极开展渔业和渔业科技战略研究,唐启升院士倡导和提出的“碳汇渔业”新理念,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组织科技力量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我院黄海所等单位和部门全程参与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渔业损失调查评估、水产品质量检测和索赔方案制定,并积极提出相关建议,为维护渔业利益和渔民权益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与技术支撑,得到了部领导和渔业局等部门的充分肯定;迅速响应、深入一线技术指导渔民应对长江流域旱涝急转灾害;针对日本核泄漏事故对渔业可能的影响,开展专题研究为上级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广泛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与效果评价,主动参与维护国家海洋渔业权益,大力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科技援疆援藏工作,协助组织渔港建设管理和规划编制,为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有力支撑。全院广大科研人员进村入户,深入一线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举办培训讲座等450多场次,培训人员超过3万人次,加快了水产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

3. 科技合作与交流加速发展。面向地方科技需求,谋划和加强院地合作,在实质性推进已有合作的同时,又与江苏、广东、海南等多个地区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共建渔业产学研基地、科技示范园、南繁基地等平台,进一步拓展了科技合作区域。院属单位也积极开展科技合作,其中共建院士工作站达到10个,发挥了院士高端引领作用。制定出台《院国际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为今后院所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导向性和纲领性文件。全院国际合作加快发展,共签订对外合作协议19项,新上国际合作项目17项。积极开展援外工作,为42个国家培训技术人员204人,启动“农业部-FAO水产养殖培训中心”,促进水产领域“南南合作”。主办及承办238次学术活动,其中,2011水产科技论坛—水产生物技术研讨会、工程科技论坛“鱼类工业化养殖与可持续发展”、渔业经济专家论坛等会议,对推动产业与学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正式出版《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全院有7种科技期刊入选“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水产科学》的影响因子和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1.178和93,再次列我国水产类学术期刊首位。

4. 人才队伍建设得到显著加强。大力推进人才强院战略,按照“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年”工作部署,制定出台《院科技人才队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重点任务和落实措施;召开院人才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十二五”全院人才工作,启动实施“5511”人才工程。全院遴选产生新一批的优秀科技创新团队3个和中青年拔尖人才人选4名,遴选出64名“百名科技英才培育计划”人选,院所通过落实和强化人才培养措施,有效加强了高水平创新团队与人才梯队建设。全院2名专家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有5名专家及其团队被评为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创新团队,1个团队被评为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一批拔尖人才获得各类科技荣誉及奖励,带动了高层次人才培养迈上新的台阶。正式成立我院研究生中心,启动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平台。加强全院领导班子建设,首次试行年度目标考核管理,提升所站领导班子建设和发展水平。制定出台《院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2011-2020年)》,明确了全院当前和今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在部党组支持下,设立了院党组纪检组,郑志灵同志任院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提拔任用4名所级领导干部,院所领导班子力量得到加强。院所新提拔任用了一批优秀青年骨干,并进行中层干部交流轮岗,促进了干部队伍整体能力提升。

5. 学科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深化全院学术集成工作机制,结合院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学委会在全院学术管理与决策、支撑行业管理、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和措施。各所根据院所发展规划,系统梳理和确立本单位重点学科领域,进一步凝练了“十二五”重大科研产出和主攻方向,珠江所等还具体制定规划蓝图和落实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按照农业部的安排部署,我院牵头启动“海洋渔业与可持续发展”和“淡水渔业与种质资源利用” 2个学科群建设,以此为契机,组织开展了全院实验室体系建设和管理。全院共获批建设2个农业部综合性重点实验室、9个专业性重点实验室和9个科学观测实验站,发挥了渔业科研主力军的功能。牵头承担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获批建设7个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成功推动国内首批OIE水生动物疫病参考实验室在我院黄海所挂牌,相关技术支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首次开展院功能实验室科研绩效考评工作,为下一步完善全院科研基本单元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打下基础。

6. 财务与条件保障更加有力。一方面,组织开展调研,积极汇报沟通,参与农业相关规划编写,科学编制部门预算,努力拓宽经费支持新渠道,争取财政资金和基建投资立项,有效地缓解了院所发展困难。全院预算规模实现新突破,2012年基本支出(不含住房改革支出)财政拨款比上年预算批复增加6087多万元,人员经费、公用经费、运转费均有较大增长,定员定额试点增加3个所,经费结构实现进一步优化。全院获得7个基本建设项目立项,中央总投资9700多万元,已落实建设资金7533万元。长江所启用武汉研究中心,完成科研主体搬迁工作;全院有6个项目通过验收,5个项目完成封顶,5个项目启动建设,黑龙江所等单位的基建项目执行取得了良好成效。另一面,严格预算执行管理与监督,2011年全院预算执行进度比上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为争取下年财政预算赢得主动。深入推进全院财务规范化管理,积极抓好审计整改工作。加强基建项目实施管理,以科学调查船为着力点,实质推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共用工作,有效发挥了投资效益。

7. 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创新文化建设扎实有效。组织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推进院所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全院获得多个中央及省部级荣誉称号,鲟鱼繁育技术工程中心再次荣获“中央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雷霁霖院士荣登“中国好人榜”,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评为“敬业奉献身边好人”。各单位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涌现出如淡水中心创建“幸福中心”等一批好做法。承办全国党建研究会科研院所专委会2011年课题成果交流会,有力促进了党建工作交流。认真贯彻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全面推进院所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我院廉政建设工作,特别是东海所的创新经验得到了驻部纪检组监察局的充分肯定。完成了对院属有关单位的巡视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院所认真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与服务工作,南海所谢源源同志被评为“全国先进老干部工作者”。院所安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网站名称加版权信息 中国-西安博达软件 邮政编码:710065
E-mail:webmaster@xxx.com 备案序号:陕ICP备1234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