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动态 | 领导讲话及工作汇报 | 光荣册 | 亮点工作 | 贯彻精神 
当前位置: 首页>>组织机构>>水科专题>>2006-2016十年工作会议>>会议动态>>正文
 

发挥“领头雁”作用 引领支撑现代渔业发展——危朝安副部长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07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017-03-22 09:22   审核人:

办公室

办公室

一、2006年全国农业科技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加强“三农”工作的政策措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取得了比预期要好的成绩,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粮食生产连续三年稳定增产,农民收入连续三年较快增长,农村各业实现平稳协调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农业科技在当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农业科技工作也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速推进。完成《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并上报国务院,目前正在加速推进。全国各级农业科研单位在加强协作、整合资源、构建平台、创新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各类国家重大农业科技计划相继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实施方案》编制正在有序进行。农业行业科研专项今年将全面启动。继续实施948计划、跨越计划和超级稻研究与推广项目。组织实施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2个农业项目,落实经费5.6亿元。

(三)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推广成效显著。成功发射并回收我国第一颗返回式航天育种卫星“实践八号”,地面育种研究工作全面展开。水产科技领域的“我国近海生态系统食物产出的关键过程及其可持续机理”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良好。应对松花江突发污染事故、大菱鲆药残超标事件的技术措施得力、支撑到位。

(四)农技推广和农民培训广泛开展。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其中,渔业科技入户工作有声有色,试点县由2005年的5个增加到14个,带动70多个省级科技入户试点县,培训人员6万多人次,培训和辐射带动养殖渔民10万户,使入户渔民亩均节本增效1000多元。

(五)农业科研机构改革继续深化。各级科研机构贯彻落实中央文件和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精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提升高科技引进吸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苦练内功。加快建立大协作机制,建设科研协作平台,为提高创新效率打下基础。

尽管如此,我国农业科技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概括起来是四句话:起点不高、基础不强、机制不活、任务很重。起点不高,就是我国农业科技总体上水平还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整体上还缺乏自主创新的实力,在一些重要农业产业还缺乏自主和独特的核心技术。基础不强,就是农业科研基础条件依然薄弱。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陈旧老化,手段落后,总体科研条件还不强。机制不活,就是科研之间、科研与生产之间仍然缺乏高效顺畅的衔接机制。创新体系不完善,竞争过度,协作弱化,效率不高。科研成果有效转化速度慢,科技与生产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脱节。任务很重,就是在新形势下担负起支撑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更充分地发挥科技对现代渔业建设的引领支撑作用

我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耕地和水资源紧缺。充分利用海洋和内陆水域资源,积极发展渔业特别是水产养殖业,是开拓新的农业资源、增加食物总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回良玉副总理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指出,保持农民持续增收首先要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要做好42亿亩大陆架渔场和2.6亿亩内陆水域滩涂的合理开发利用文章。水产品是优质的动物蛋白来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世界对水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渔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也将大有可为。

(一)坚持把科技进步作为推进渔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着力点。近年来频繁发生的超强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以及近期出现的大菱鲆药物残留事件,给我们提出了深刻的警示。长期以来,我国渔业发展主要依靠产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张,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生产方式比较落后、产业质量和水平不高、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比较严重。当前,渔业发展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矛盾,资源环境、生产成本、养殖病害、产品质量等对发展的约束明显加大,继续依靠规模扩张和资源消耗的发展道路显然已经没有出路。近年来,大力推进以科技进步为着力点的养殖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素质和发展质量有了一定改善。实践证明,只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技创新推进渔业增长方式转变,推进渔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生态型转变,才能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现代渔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中央提出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渔业专业会议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目标和要求,紧密结合渔业特点和实际,提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重大任务。要实现这个重大任务,就必须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特别是,现代渔业作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现代农业产业形态的普遍特征,又具有渔业自身的客观特点。与传统渔业相比,现代渔业是技术密集、科技含量高、可控性强的产业,具有鲜明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特征。实现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跨跃,是新时期渔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科技创新是实现这一跨跃的决定力量和根本推动力。渔业科技工作必须紧紧服从于和服务于现代渔业建设,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

(三)坚持把“六大”渔业科技创新作为当前着力推进的优先领域。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切实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针对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六大”渔业科技创新,重点围绕水产主导品种培育、水产重大疫病防控、水产品质量安全、水产养殖方式、水生生物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渔业节能技术等六方面,组织优势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切实解决渔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各类科技计划和项目必须围绕解决目前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目标。当前特别突出的是要认真研究解决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使这一问题突出地成为群众关心、领导关注、进口国关切的社会敏感问题。要想成功实现我国渔业的第二次转变,要走“以养为主”这条路,就一定要过水产品质量安全这一关。由于我国水产养殖在世界上的特殊地位,解决大规模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质量安全问题,国际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只有靠我们自己来摸索一套解决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技术和措施。

在这里我要强调一点。由于水产行业体制特殊性,以及水产学科的特殊地位,水产领域的一些学科出现了被边缘化的倾向,特别是一些与农业科学、生物技术、海洋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交叉的学科出现了严重的弱化趋势,这也是目前渔业增长方式转变面临的重大障碍之一。有关部门要高度关注这些领域的科技创新方向,支持水产科研机构致力于解决渔业发展突出问题。

三、水科院要在渔业科技工作中发挥“领头雁”作用

我们高兴的看到,过去一年来,水科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系列部署,贯彻落实农业部“三大战略”和“九大行动”,紧紧围绕渔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全院科技人员和干部职工团结协作,扎实工作,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全院工作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比较突出:一是领导班子建设成效显著。一年多来的工作实践表明,水科院新一届院党组是一个团结、有战斗力的领导集体。班子成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强、素质较高,富于朝气,团结协作,勇于奉献,工作中注重抓大事,突出重点,有思路,有措施,在较短时间内开创了工作新局面。这样一个领导集体为继续带领水科院开展渔业科技创新工作、支撑现代渔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二是工作方针明确,思路清晰。水科院结合实际,提出了“坚持科研为本,突出自主创新,提升支撑能力,促进和谐发展”的中长期工作方针,明确了“定规划、争项目、抓改革、促和谐”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制定了推动全院整体进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增资立项措施和支撑行业发展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同时切实改进领导方法,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意识,为水科院下一步发展打下了较好的思想基础。三是真抓实干,科技创新工作成绩突出。全院新争取各类科研项目(课题)420多项,总合同经费超过2.4亿元,有29项成果获各级奖励,其中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二等奖1项;争取修缮购置专项等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人才队伍建设上了新的台阶,唐启升院士光荣当选中国科协副主席,获得“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光荣称号并被聘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顾问,雷霁霖院士荣获200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在支撑政府主管部门应对松花江污染事故、解决大菱鲆产业面临困境、科技入户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2007年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一年。水科院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发展现代渔业,在渔业科技工作中发挥“领头雁”作用。

(一)加强沟通,落实发展规划。据我了解,水科院制定的全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系统的提出了全院中长期发展的指导方针和目标、科学技术发展建设重点、创新文化发展建设重点及四大体系的构建措施,并拟向部里和有关部门进行汇报,争取支持,这样的做法很好。希望水科院抓紧汇报和沟通,并注意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部有关规划相衔接,对规划进一步完善,理清发展思路,细化工作措施,抓好规划落实。同时,也希望部内有关司局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全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二)深化改革,健全制度规章。要根据农业科技总体为公益性的特点,进一步明确各研究所的功能定位,积极参与和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为目标,建立“稳定、协作、激励、竞争”科技创新机制,完善分工协作和联合攻关机制,建立绩效与信誉结合的评价机制,全面实行岗位聘用制度,激励科技人员的创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网站名称加版权信息 中国-西安博达软件 邮政编码:710065
E-mail:webmaster@xxx.com 备案序号:陕ICP备1234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