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信息>>图片新闻>>正文

我院专家组在海南开展渔业科技救灾
2010-10-19 00:00:00  来源:

根据农业部渔业局的统一部署,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海南水灾造成渔业损失情况,针对性提出灾后恢复生产的有关技术措施,由我院方辉副研究员,珠江水产研究所黄樟翰研究员,南海水产研究所吴开畅副研究员、李有宁副研究员等4人组成的专家组,于10月14 -17日,在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及有关市县领导陪同下,先后到文昌市、琼海市、万宁市等重灾区实地查看灾情,了解养殖户和有关养殖企业、渔民合作社等受灾情况,与渔民和生产人员沟通,掌握当前主要技术难点,提出了紧急应对措施,为做好渔业抗灾和灾后恢复生产工作发挥了科技支撑作用。

根据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统计,全省18万亩养殖池塘受损,网箱1.5万口,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6亿元;其中,文昌、琼海、万宁等重点渔业县市损失惨重,石斑鱼、东风螺、南美白对虾和罗非鱼等主养品种大量死亡,池塘、网箱、渔排等设施损毁严重,渔船和渔港等不同程度损坏。经专家组现场查看和了解,水灾对渔业的主要影响,一是9月30日至10月17日期间连续两次大范围持续性降雨,全省累计平均降水量达954.8毫米,使海水短时间内盐度迅速降低,造成石斑鱼等海水养殖品种大量死亡,洪水泛滥造成罗非鱼等淡水养殖品种被大量冲走,池塘、网箱等被大量冲垮;二是琼海、文昌和万宁累计降雨量接近年降雨量,强降水使近岸海水盐度较低,达不到养殖用水要求,无法对海水养殖品种换水,造成部分存活下来的品种仍在继续死亡;三是据中国气象局预报,10月18日起十天内,海南还有三次降雨天气,受台风影响,21日还有新一轮强降雨,损失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抗灾及恢复生产工作仍将面临严峻形势。

针对了解到的现状和问题,专家组提出,当务之急,首先要做好应对新一轮强降雨的准备,应急措施可采取,一是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可将亲本转移至相对安全的地方进行暂养,避免损失扩大;二是针对陆岸养殖石斑鱼、东风螺等小水体池塘,在降雨来临前,将池塘灌满海水,或上方覆盖隔水材料,可一定程度减少强降水的影响,提高养殖成活率。其次要迅速摸清全省渔业受灾情况,重点掌握亲本、苗种以及设施受损情况,为恢复生产做好准备工作。第三要组织相关技术力量,根据海南渔业的特点,结合我院制定的抗灾和灾后恢复生产实用技术手册,从恢复受灾地区主养鱼类的繁育体系、加大鱼苗供应、做好灾后疫病防治、清整水毁及过水池塘、有效治理陆上有害物质污染养殖环境等方面开展渔业灾后恢复生产工作。

海南水产研究所承担863项目大珠母贝苗种损失严重

琼海万亩养殖池塘损失严重

渔民合作社养殖东风螺损失严重


上一条:中英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可追溯技术研讨会在无锡举办
下一条:我院召开2010年党建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