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上海市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市政府、市委主要领导出席会议。2011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授奖326项,东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庄平主持的《长江口及临近水域渔业资源保护和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201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东海所党委书记樊强国作为获奖单位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该项目由东海所与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合作完成。
东海所副所长庄平带领项目组经十余年系统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和技术突破。在国际上首次研发了基于卫星通讯的中华鲟跟踪标志技术,并创建受伤中华鲟抢救和放流系列技术;率先构建长江口渔业资源监测技术平台,推动鳗苗专项特许捕捞证制度的实施;率先开展中华绒螯蟹亲蟹人工增殖放流,首次科学评估增殖放流对天然资源的贡献率;攻克了刀鲚、暗纹东方鲀、锯缘青蟹、青蛤等全人工繁育技术难关,其成果服务于全国十余省市;自主研发了渔业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及应用软件,在准确评估工程建设、污染事故造成的渔业损失及获得外方“国家赔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该项目发表论文234篇、专著6部,申请发明专利48项(授权17项)、实用新型57项(授权52项),获软件著作权5项,制定标准10项,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44人,近三年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超过40亿元。项目成果曾先后获得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一等奖、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庄平研究员(前排左一)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