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和江西省渔业局共同开展的我国首个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区——江西省无草鱼出血病区建设示范项目,通过了由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组织的阶段验收。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养殖处处长丁晓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英杰、江西省农业厅副巡视员张跃远出席了会议。
验收会上,水科院珠江所所长吴淑勤和江西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戴银根分别代表项目技术组和管理组,详细汇报了在江西省修水水系和信江水系开展的无草鱼出血病区建设情况。示范区内草鱼出血病免疫覆盖率由2011年的26%提高到了2013年的44%,草鱼呼肠孤病毒阳性检出率由2012年的4.1%下降到了2013年的1.76%,草鱼最高死亡率由2011年的17.6%下降到了2013年的7.7%,发病风险由一般风险下降至较小风险。近2年的草鱼样品中磺胺类、喹诺酮类等6种常用药物残留抽检合格率达100%,亩均增收600至800元。
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王德芬为组长的验收专家组对项目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项目符合我国水产养殖实际,具有开创性和先导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刘英杰副院长对项目组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建议在完善区域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示范范围,争取在国家层面设立专项支持。丁晓明肯定了项目组三年来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希望项目组继续加强对江西无草鱼出血病区的建设工作,认真落实产地检疫制度,加快推广精准调水技术,建设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苗种场,建立区域化管理长效制度,做到疫苗免疫区域全覆盖,为全国无水生动物疫病管理作出示范。
草鱼是我国最大宗的水产养殖品种,年产量超过450万吨。草鱼出血病属于我国二类水生动物疫病,严重危害草鱼养殖业。为了发挥支撑现代渔业建设的重要作用,解决草鱼疫病问题,从源头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切实为渔民办实事,珠江所利用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水产疫苗——草鱼出血病活疫苗,从2011年起带领专家及博士与江西省渔业局合作,扎实服务江西草鱼产区,共同开展江西省无草鱼出血病区建设示范。经过三年的建设实践,提出了无疫区标准体系建设框架,制定了“可控、控制和无疫”分阶段实施目标,建立了无疫区物理屏障、管理屏障和生物屏障技术体系。
结合本次验收会,中国水科院组织院机关信息与经济研究中心、质量与标准研究中心及珠江所的有关专家,同时邀请来自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四川农业大学、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湖南省畜牧水产局、中国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西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及通威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共30余位专家,前往永修三角乡养殖基地和南昌神龙渔业公司,就草鱼养殖、疫病防治和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问题进行了走访调研,汇集了专家们对无草鱼出血病区建设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今年,中国水科院将“院士、专家(博士)走基层送技术解难题”和“122推广工程”列入了“为渔民办实事”系列主题活动。此次走访调研活动的开展对全院为渔民办实事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