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主办的“2014年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与风险评估”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英杰、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于潇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质量与标准研究中心主任、水产品质量安全学科副主任委员宋怿研究员主持。
刘英杰副院长指出,食品质量安全正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水产品质量安全已取得很大的进步,质量安全意识、检测手段、管理体系有了很大的完善和提升。党中央非常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而且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实施政策引导、产业人士树立正确的从业意识,而且还需要科研人员提供有效技术支持。本次会议是在2012和2013年研讨会基础之上的一个新内容的组成和提升,添加了许多新的研讨主题。会议内容全面,包括综述进展、技术研发情况交流、经验介绍等,有助于相关人员把握今后工作方向中的努力重点。希望本次会议的组织及研讨成果能够促进推进质量安全学科研究,提升技术支撑能力,促进形成水产品质量安全学科十三五研究体系。于潇指出,检验检测和风险评估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两个重要手段,也是非常重要的两项基础性工作。监管局将继续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支持,开创更好的工作局面。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研讨,能够进一步推动相关科研工作,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促进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更上新台阶。
会上,来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的徐士新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质标所的王静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质标中心的王群研究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隋海霞副研究员、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的冯楠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王前副教授以及浙江省水产质量检测中心李诗言博士分别做了专题报告。与会人员围绕着兽药安全评价与风险评估、我国快速检测技术标准现状及发展、如何开展风险评估中的科研工作、毒理学关注阈值(TTC)的应用及进展、食品中危害物质筛查确证技术、金属有机骨架框架化合物在水产品中危害因子检测前处理中的应用、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QTOF)在水产品风险因子排查中的应用等内容展开深入讨论。
宋怿研究员总结时强调了开展学术研讨会的必要性,鼓励本学科的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并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召开,进一步加强与食品、农产品以及卫生领域等其他相关部门的交流合作,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学科的发展。
此次研讨会共有来自院属科研机构、质检机构及高等院校等10余家单位的50位代表参加。会议收到学术论文近20篇,形成《2014年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与风险评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其中部分优秀论文将由《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期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