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科研进展>>正文

珠江所在月鳢基因组研究取得进展
2025-07-15 08:58:41  来源:珠江水产研究所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育种室赵建研究团队在月鳢(Channa asiatica)基因组资源解析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论文“A chromosome-level reference genome assembly of the Small snakehead (Channa asiatica)”已发表于SCI期刊《Scientific Data》(JCR1区,IF2025=6.9)。该研究得到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46)等项目的资助,珠江所为第一完成单位,刘海洋和刘嘉峰为第一作者,赵建研究员和欧密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月鳢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水产养殖和观赏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由于其独特的体表花纹和强大的生命力,月鳢在水产养殖和水族爱好者中深受青睐。然而,由于此前该物种的基因组资源较为匮乏,相关的遗传学研究和育种项目尚未得到充分开展。

本研究团队采用PacBio HiFi长读长测序、Illumina短读长测序及Hi-C技术,成功构建了月鳢雄性基因组的高质量染色体水平组装。最终组装的基因组长度为659.44Mb,其中98.18%的序列成功锚定至23条染色体,展现了出色的基因组组装质量。该基因组的contig N50和scaffold N50分别为23.92Mb和29.61Mb,显示出高水平的组装结果。

在基因注释方面,研究团队共鉴定出26,603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且BUSCO评估完整度达到99.29%,功能注释率为93.68%。通过与乌鳢(C. argus)、斑鳢(C. maculata)等近缘物种的基因组共线性比较,研究揭示了鳢科鱼类染色体的进化规律。本研究为月鳢功能基因研究、比较基因组学及进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基因组数据的深入分析,研究团队期望在未来能识别与关键经济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推动月鳢的精准育种和遗传改良。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97-025-05479-7


上一条:珠江所在鳢饲料中草药提取物添加剂研发中取得进展
下一条:淡水鱼类土著种与外来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影响灭绝风险的纬度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