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信息>>图片新闻>>正文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南海渔业资源增殖养护及渔场判别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验收
2019-07-08 16:03:04  来源:南海水产研究所

7月5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和计划财务司组织有关专家,在广州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南海渔业资源增殖养护及渔场判别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进行验收。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调研员郭薇、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处长刘中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英杰等到会指导。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暨南大学、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等项目参与单位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

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首席李纯厚研究员及各协作单位子任务负责人的汇报,审阅了有关资料,经质疑和充分讨论,业务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已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各项研究任务和考核指标,一致同意通过业务验收;财务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基本符合《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等规定,一致同意通过财务验收。

该项目经过5年研究,通过技术筛选与改进、新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研发基地与共享平台构建、规模化示范等途径,系统开展了南海渔业资源增殖养护及渔场判别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构建了南海北部近海渔业资源增殖养护和渔场判别2套技术体系。该项目创新性地构建了基于增殖区划、放流操控和效果评价的渔业资源增殖养护技术体系和集渔场环境评价、洄游路线确定及中心判别等渔场判别技术体系。创新集成了资源评估、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和增殖种类适宜性评价3套关键技术组成的增殖区划技术,系统开发了放流苗种遗传质量检测、资源增殖容量评估、放流苗种成活率提高和放流标记等4套关键技术组成的放流操控技术,提出了渔业资源增殖群体分子判别、迁移规律无线追踪监测和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等3套关键技术组成的效果评价技术,研究成果为渔业资源管理水平提升和渔业资源量增加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该项目已发表论文120篇(SCI论文40篇),出版专著2部;申请专利30件,其中授权22件;制定行业标准9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渔情预报服务系统3套;获科技成果鉴定2项;创立5个优秀创新团队,培养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57名;培训技术人员1650名,培训渔民6000人次。该项目编写实用技术手册3册,构建增殖水域生物资源稳定高效产出生态模式4套,渔业资源增殖养护基地14个,技术集成示范区10个,示范总面积138.7万亩,示范区生物量提高20%以上;资源增殖养护与渔场判别技术成果在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得以推广应用,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上一条:珠江流域渔业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
下一条:淡水中心承办2019年非洲法语国家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