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信息>>图片新闻>>正文

中国水科院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期刊发表雅罗鱼适应极端碱性环境分子机制的研究成果
2016-10-24 00:00:00  来源:

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厦门大学、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美国奥本大学等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在国际分子进化领域顶级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分子生物学与进化)》(IF=13.649)发表研究论文“Genomic basis of adaptive evolution: the survival of Amur ide (Leuciscus waleckii) in an extremely alkaline environment”,揭示硬骨鱼类在极端碱性环境下的基因组进化和适应性分子机制。

全球气候变化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生物的生活环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生物遗传多样性变化和适应性进化,是广受关注的科学问题。我国内蒙古高原东部达里诺尔湖是典型的高碱碳酸盐型半咸水湖泊,该湖瓦氏雅罗鱼种群与淡水种群不同,不仅可以耐受高碱环境,而且可以繁衍生长,成为仅存的数种鱼类之一,是研究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硬骨鱼类应对高碱环境适应性进化的理想模式鱼类。解析相关遗传机制和分子机理,对培育适应盐碱水域的鱼类新品种,拓展水产养殖业发展空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该研究团队通过对达里诺尔湖瓦氏雅罗鱼的全基因组深度测序,完成了其全基因组精细图谱和精确注释,对来自达里诺尔湖碱性环境和乌苏里江淡水环境的瓦氏雅罗鱼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和群体基因组分析,发现了极端碱性环境适应相关的基因或基因家族复制和扩张现象;通过对样本基因组遗传多态性扫描和比较分析,发现了一系列与硬骨鱼类极端碱性环境适应性相关的基因,功能分析表明参与了酸碱调节、离子转运、含氮废物排泄、胁迫应答等多种调控通路。研究结果从基因组水平上揭示了瓦氏雅罗鱼应对极端碱性环境的分子进化和遗传机制,为研究硬骨鱼类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环境适应性进化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耐碱鱼类新品种选育提供必要的遗传学基础。

该研究成果于2016年10月20日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在线发布(doi:10.1093/molbev/msw230)。许建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李炯棠副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科技部863项目和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资助。


上一条:崔利锋院长到黄海所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调研
下一条:中国水科院喜获农业部财务人员知识竞赛总决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