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科研进展>>正文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养殖虾类病毒病快速诊断与生物防控技术的研究及示范”通过农业部验收
2016-09-02 00:00:00  来源:

9月2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主持并联合国内9家单位共同承担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养殖虾类病毒病快速诊断与生物防控技术的研究及示范(201103034)”在山东青岛顺利通过了由农业部组织的验收。项目验收专家共10人,包括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张凤桐高级农艺师、上海海洋大学丘高峰教授、中维会计师事务所易维佳注册会计师等业务、财务、管理和用户专家。项目主持单位和协作单位的任务责任专家和财务代表,以及院所相关管理部门代表等50余人参加了会议。黄海所所长金显仕出席验收会议并讲话,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处长钟大森主持会议并协调验收工作。

项目首席专家黄倢研究员代表项目组汇报了项目的总体执行情况、取得的关键技术成果和效益以及预算执行情况,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山大学、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等9家协作单位分别就子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汇报。

该项目是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旨在通过建立养殖虾类病毒病害诊断与风险评估技术体系,为病害的发生提供预测与控制策略指导;创制安全有效的生物病控药剂和生物药剂导入技术,为病害的有效预防与控制提供物质手段的保障;建立病害控制的生态管理模式并开展虾类病毒病生物防控技术示范;从而有效控制虾类病害的发生与流行,为对虾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通过5年的研究,该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通过养殖虾类病毒病分子流行病学与危害分析,发现我国养殖对虾的基本生物安保状况处于危机状态,明确了养殖对虾流行病主要病原在各种重要疫病中的作用;针对疫情,建立了20种重要虾类病原的快速检测技术,构建了水产养殖动物疫病病原现场快速高灵敏检测技术平台;研发出16种常见虾类病原实用化现场快速诊断试剂盒、9种病毒的现场快速高灵敏共检试剂盒、3种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制备了3种病原胶体金检测试纸、3种虾类健康指标试剂盒、1种WSSV免疫检测芯片,1套便携式单通道营养盐分析仪;研发了抗感染蛋白、抗病毒siRNA/miRNA分子、防病益生菌制剂、寡聚糖、水产寡肽、复方中草药制剂等产品,建立了生产工艺技术,并进行了示范应用;建立的对虾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和生物絮团高效健康养殖模式在示范推广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实际应用成果数44个,在62个区域示范推广;已产业化成果数16个,在17个区域产业化;农业生产节约成本1500元/亩;技术应用增加农民收入1-3万元/人年;技术应用增产幅度200公斤/亩;技术成果累计推广示范17.59万亩;技术成果辐射26个区域;获综合经济效益26190.8万元,其中直接经济效益新增产值8820.8万元,新增利税923.1万元。

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对虾病害控制研究队伍,创新研发新技术26项;新工艺1个;新设备1项;新产品10个。技术手册2本,明白纸2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省(部)级人才计划3人,培养技术骨干48名,培养一批博士后及博士和硕士。在18个地区举办培训班116次,培训技术人员747名,培训农民13193人次。制定国家标准6项,制定行业标准1项,企业标准1项;申请专利58项,获专利39项(国内专利31项);研究报告、论文164篇;鉴定成果2项。

验收专家组在听取工作汇报、审阅相关资料,并经过质疑和充分讨论后,认为项目顺利完成了各项计划任务指标,部分指标超额完成;该项目注重推进产学研结合,通过技术研发、集成及养殖示范带动了对虾养殖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为保障对虾养殖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和产品支撑。验收组专家认为,该项目档案资料齐全,组织管理规范,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使用规范合理,一致同意通过业务验收和财务验收。


上一条:“一种快速定性底栖生物采集网”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下一条:“一种牙鲆工程化池塘高效养殖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