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科研进展>>正文

东海所“中华绒螯蟹产卵场修复和种质保存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喜获2016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一等奖(技术开发类)
2017-04-12 09:45:38  来源:东海水产研究所

2017年4月8日,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在北京召开2016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与杰出贡献奖颁奖大会。此次共评选出28个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冯广朋副研究员主持完成的“中华绒螯蟹产卵场修复和种质保存技术研究与示范”成果荣获2016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一等奖(技术开发类)。

该项目自2003年起,围绕“监测评估-生态修复-种质利用”三个递进层次开展系统研究,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项目率先创建覆盖长江口10000平方公里的全水域数字化持续监测体系,年均获数据10万个,发明了小型蟹类声纳标志跟踪和三维定位技术,遥测标志保持率和信号接收率达95%以上,阐明资源衰退的主要成因是补充性过度性捕捞导致繁育群体不足,资源监测为产卵场修复奠定了数据基础;首创蟹类行为学定量研究方法,阐明了河蟹生活史不同阶段的行为特征和生境需求,发现河口区大规模滩涂湿地围垦使河蟹从早期浮游到底栖生活的关键转换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栖息地,查明产卵场主要分布在长江口东经122.40°附近面积260平方公里水域,实验研究为产卵场修复奠定了科学基础;发明亲蟹双重标志技术和自动化放流装置,创建“底播生物+漂浮湿地+放流亲体”三位一体的综合技术,成功修复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繁育场功能,蟹苗资源回升至30~50吨历史正常水平,综合措施为产卵场修复奠定了物质基础;通过对放流和野生亲蟹在形态、生理、生殖、分子等方面对比研究,证实了人工增殖放流未对遗传多样性造成影响。国际上率先实现了中华绒螯蟹胚胎超低温冷冻保存,揭示了超低温冷冻对中华绒螯蟹胚胎的冷冻损伤机理,攻克了优良种质长期保存的技术难关。项目成果在创新性、整体性、科学性等方面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水域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典范。

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是我国海洋工程领域的最高科学技术奖项,用于表彰和奖励我国海洋工程基础研究、技术咨询、设计施工、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先进技术成果。此次奖励的获得,充分肯定了东海所在河口渔业资源养护领域多年的工作积累和突出成绩,将有助于推动相关研究学科的发展,进一步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在科技创新、技术集成、成果产出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科研处 供稿)

上一条:东海所组织开展银鲳、梅童鱼人工繁育现场检查
下一条:东海所“银鲳苗种繁育及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喜获2016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一等奖(技术发明类)